目前分類:中醫養生學習 (10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泡腳養身5  


hjl0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泡腳養身4  


hjl0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泡腳養身3  


hjl0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五臟:主要在生成或儲存『氣、血、津液』

六腑:負責消化水穀,將其有益之物質(水穀精微)與不必要之物質(糟粕)分開,再將水穀精微交付五臟、並將糟粕轉換成大小便轉送至排泄的臟器。
 
*六腑是從水穀中吸取其中的精微,再將它傳遞給五臟的器官,五臟則是利用這些精微轉化為『氣、血、津液』的臟器。
◎氣、血、津液
氣:是一種物質,可以消耗、補充。
它有升降出入的運動性、是生理機能的中心,故為構成人體重要的物質。
•血:滋養全身、維持精神活動的物質。
•津液:是滋潤人體正常水液的總稱,例如:唾液、胃液、淚水、汗液...等。
 

hjl0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臟—肝(乙) 在腑—膽(甲)

肝為解毒器官,當人體吸收或食入食物,會經由肝臟分解毒素後再經由腎臟排出。內經云:肝藏血,脾統血。又云:臥則血歸於肝。

睡眠時,脾臟統收全身的血液往肝臟集中,並處理排除血液內毒素的作用,由膽汁分解排除毒素由腎(小便)排出。
所以肝有毛病時,我們睡眠起來會感覺口苦,口乾。
 
◎臥則血歸於肝
即睡覺時肝如電池般充電,肝收集血液飽滿後即醒來,人醒後,肝血源源不斷供應心臟利用,心臟將血液輸送到全身以供身體產生活力,肝血用完人即疲倦欲睡。
子[23~01]--膽 丑[01~03]--肝
 
◎肝主藏血—

hjl0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五行學說為我國古代的一種哲學學說,認為五行是構成宇宙的基本物質元素,宇宙間各種物質都可以按照這五種基本物質的屬性來歸類,五行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繫,中醫學便借用五行學說來說明人內部以及人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

 
簡單、快速又省荷包的養生保健:
建議可用熱水泡腳,讓血管擴張、增加血液循環,刺激腳底的穴位,能夠減輕失眠跟靜脈曲張的困擾,幫助入睡、減少疲勞感、養顏美容、幫助維持消化道機能、使排便順暢、調整體質、讓身心輕鬆愉快、調節生理機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加免疫力,當然,水不能太燙,溫度要控制在45度跟50度之間,泡10~20分鐘,+老薑+米酒效果更好~~
 
有鑑於目前的醫療漸漸崩壞!避免沒有醫生救命的時代來臨,故推廣【少年不養生,老來養醫生】,由自身簡單的養生保健做起,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
歡迎來電或來信免費索取【老薑粉三日體驗組】~~~~
小姐:0980-255141
E-mail: ching411@3dreamcity.com

hjl0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醫有數千年悠久的歷史,它在發展過程中融合了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之諸多因素,集中華民族數千年文化於一身,其獨特理論之博大精深,其臨床經驗之豐富多彩,在世界傳統醫學之林中都是舉世無雙的。中醫學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且受到世界醫學界的重視,中醫的理論體系在自然科學高度發展的今天依然閃爍著耀眼的光輝。

 
中醫的整體觀念,強調人與自然的協調統一,強調人身各系統、組織器官的協調統一。在發病理論上,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強調正氣在發病中的重要作用。在治療方面,中醫強調『不治已病,治未病』,即『未病先防,有病防變』,重視預防為主。中醫臨床治病的特點是辯證論治,辯證的實質是重視人體的機能狀態,施治時強調因人、因時、因地的「三因制宜」。中藥複方多組分、多靶點、多環節的對人體的綜合調節機制,與西藥單一作用靶點的機制也顯然有別。
預防勝於治療:上醫醫未病、中醫醫欲病、下醫醫已病。
 
要瞭解中醫,就必須從其認識自然和解釋自然的基本概念入手。陰陽與五行是兩個相互不同又相互聯繫的概念。其中「陰陽」是對宇宙中一切相互對立又相互依賴的兩類事物的總概括;『五行』則是對世間萬物屬性及相互聯繫的歸納。
 
就中醫來說,則將人體具有推動、溫煦、興奮等作用的物質和功能,統歸於『陽』;而對人體具有凝聚、滋潤、抑制作用的物質和功能,統歸於『陰』。
人之上部為陽,下部為陰;體表為陽,體內為陰。就其背腹四肢內外側來說,則背屬陽,腹屬陰;四肢外側為陽,四肢內側為陰。
以臟腑來分,五臟屬裡,藏精氣而不泄,故為陰;六腑屬表,傳化物而不藏,故為陽。

hjl0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