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年前到一家高科技公司演講,公司董事長邀我單獨吃飯,原來他有一個極為困擾的問題,想私下聽聽我的意見。

他的部分員工,在社群網站上秘密組了一個社群,談論公司的事,讓他不知如何是好。這個社群姑且名為「花果山」(假名),大家把董事長形容為善良但無能的「阿斗」猴王,而總經理則是囂張跋廬的孫悟空,雖然能力強,但不講理,且近乎胡作非為,大家都期待「阿斗猴王」哪天能覺醒,並積極處理,否則「花果山」就要垮了。

 

我問他,既然是私密社群,他何以會知道?參與的員工有多少人?有沒有主管?有沒有影響到公司的正常運作?

他回答,有熱心的員工私下向他反映,要他注意。其實參與討論的大都是基層員工,可是也有少數主管,目前雖然沒有立即的實質影響,但部分激進的發言,已涉及公司及人身攻擊,他害怕,未來可能引發更大的事件。

 

聽完整個劇情,由於是第一次面對這種事,我不敢立即給他建議。但隱然間,我發覺企業經營已經在社群網站盛行下,發生質變,整個職場生態、組織行為,正面臨前所未見的衝擊。

我確定:類似的「花果山」社群事件,在許多的公司中都已經發生,只不過都隱在暗處,在員工之間悄悄流傳,並沒有成為被公開討論的話題。但企業經營應要有心理準備,並妥善因應。

 

事後,我給這位老闊的建議是:對「花果山」事件,應寬容並繼續假裝不知情。但對其中所反映的各種現象,應私下進行了解,如果真有其事,應深刻自我檢討改進。

最笨的做法是,把「花果山」事件表面化,並禁止員工上社群網站,如果再進一步針對發言者進行秋後算帳,那必然會使公司人心惶惶、攪擾不安,最後讓這些對公司不滿的員工,隱藏到更深的暗處,變成公司的不定時炸彈。

 

任何組織都會有「非正式組織」,或因友情而結合,或因利害而群聚。在沒有社群網絡的時代,這些「非正式組織」沒有常態性的溝通機會,不至於變成集體的行為。可是社群網提供了方便的管道,也使「非正式組織」呈現新的風貌。

 

每個組織都會有一些問題,也會有一些因挫折而心生不滿的分子,社群網站上的抱怨串聯,如果只是這些組織邊緣人的行為,都可視為常態。所以老闆絕不宜大驚小怪、小題大作。反而應該把這些意見反映當成鏡子,以檢視自己的經營邏輯,改善其中的缺失,而不要把這些人、這些意見,當成毒蛇猛獸。

 

當然,社群網站上的串聯,如果也包括公司裡的中高階主管,或者數量變成整個組織的多數,那代表這公司已病入膏盲,分崩離析,已不遠矣!

 

~摘自文:何飛鵬,商業周刊1213期2011.02.21~

 

版主的話:

如果把公司當作是自己的,與公司同心,相信絕對不樂見如此搞分派、搞小團體;如果與公司不同心,純粹當作供需的場所或工具,想必也就沒有什麼意見好表示的,不是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jl0001 的頭像
    hjl0001

    夢想商城旅遊團

    hjl0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