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婚姻的觀念)同住同眠,未必向心

相愛的兩人決定住在一起時,有兩種可能:

 

一是為了生活機能的方便,這叫「同居」;

另一是以具體結婚計畫為前提,叫「試婚」。

 

住在一起三年多了,雙方的家長也已耳聞,雖不曾親自造訪他們愛的小窩,但電話鈴響的時候,一接起來聽見是對方親友,還是會很自然地問候。這樣的關係平穩地持續,彼此都沒有認真設定將來會如何,怎知在家長的催促下,他開始有了結婚的念頭。

「把手續辦一辦吧!」他說。「什麼手續?」她裝糊塗。他說明清楚了,她卻沉默。考慮幾天,她決定要維持現狀,於是跟他說:「目前這樣不也很好嗎?為什麼一定要有公開儀式結婚宴客?」本來不置可否的他,開始想了很多,提出的疑問,是自己從來沒有想過的:「難道妳不想跟我一輩子在一起嗎?」

「我們就要這樣耗下去嗎?」「同居幾年,相處沒問題,不就該結婚生子了嗎?」顯然他自己的答案都是肯定的,而對方的想法卻未必一致。     

 

從前,多半是同居在一起的女方比較急,深恐枕邊男人變心跑掉,希望儘快辦理結婚手續,有個保障。如今,時代不同了,當女性的經濟能力足以養活自己,同居常是基於生活機能的一時方便而考慮,倒不見得是以結婚為前提。

她的遲疑,令他錯愕。「原來,妳不是真的想跟我天長地久下去。」這個結論也說得太早,她勸他不要想太多,那不是她的本意。

「我只是還沒想要結婚。等到我想結婚,只要那時候我們還在一起,結婚的對象,當然會是你。」她斬釘截鐵地說。

他在似懂非懂之間,回憶起自己也有過似曾相識的情緒:「我喜歡跟妳在一起,並不等於我做好準備要娶妳!」

 

同居在一起的兩個人,若不能分辨這兩種不同的狀況,很容易為了該不該辦理結婚手續而爭吵,甚至將「你現在不肯結婚」解讀為「你根本就不愛我」,其實,這是兩回事--「我還是愛你的,只是我現在還不想結婚。」如此而己。

相愛的兩個人,決定住在一起時,有兩種可能:一是為了生活機能的方便,這叫「同居」;另一是以有具體的結婚計畫為前提,這叫「試婚」。「同居」不等於「試婚」,愛侶應該想清楚、也講清楚,才不會在面臨婚姻壓力時,發現彼此認知有差距,而懷疑真愛到底存不存在彼此的親密關係裡。

 

~摘自書:懂得付出,才會幸福;作者:吳若權;時報出版~

 

版主的話:

讓版主想起「其實他沒那麼喜歡你」裡同居多年的貝絲和尼爾,因尼爾不想結婚,可是貝絲卻想要這張結婚證書,即將面臨分手,最後讓尼爾心甘情願請貝絲嫁他,這一對情侶彼此對婚姻觀念的轉變,是值得省思的!如果一昧的想把婚姻當作改變對方或承諾保障的工具,將是禁不起感情生活中的壓力瓶頸,畢竟同心經營、彼此承擔的婚姻或感情才是最重要的,真正讓人有安全感的絕對不是只有那一張薄薄的結婚證書呀~

 

 

 

欲廣福田,須憑心地。行時時之方便,作種種之陰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

心開運開、運開福到。開運人生、夢想成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jl0001 的頭像
    hjl0001

    夢想商城旅遊團

    hjl0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