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朋友的心路歷程:
婉真從小一直都是班上第一名,就算失手,也不會超過第二名,在長輩眼中乖巧懂事又可愛。然而上了高一之後,課業對她來說卻不再輕鬆,有好多科目都像在和她作對似的難以理解,自此她開始脫離優等生的行列,成績一落千丈,意志也因之消沈,大學聯考考了三次沒考上,求職時很不順遂,幾次談戀愛也慘遭對方「無言的告別」。每次失敗都讓她感到無法原諒自己,關起門來大吼大叫:「為什麼我會淪落如此?」對自己越來越沒信心,甚至想到以自殺結束失敗的一生。
有一天,她聽了一場演講,演講者的一句話:「接受你的失敗,在失敗中學經驗。」才使婉真改變對自己的態度。她不再因失敗而苛責自己,也學會一笑而過,認定「只要學到一點新經驗,就不叫失敗」;從此生命中才出現陽光,不再覺得自己活在世界上只是個恥辱。
生命中終於出現了正向的提攜力量。
強中自有強中手
婉真並不是罕見特例,很多被認為「小時了了」的人,都會面臨這樣的質疑。小時成績好,長大若沒有在社會上取得相對優勢,好像都會有「無顏見鄉親父老」的羞愧感。
我自己也有這樣的經驗,我這個國中畢業考考全校第一名的學生,竟然在上了北一女後,第一次月考考了四十多名,難過得差點吃掉所有的考卷,拚命拔自己的頭髮出氣,根本不敢把成績拿回家給家長簽名,患得患失了很久。
出社會時,失落了好些年,一直都沒有辦法得到足以誇口的肯定,更讓我懷疑,自己是不是智商退化了?失業時更慘,連家都不敢回,怕有人譏笑我。
成績優良,讓我自尊心強,自信心卻有待磨練而堅強。
為了一兩分錙銖必較,是每個從小成績優良的學生沈重的壓力。
這種性格有時會持續到長大成人。各行各業之中,總會有一些人,看不得別人好,只要別人可能贏過他,就在背後不擇手段進行誹謗與打擊,以為只要把某個人拉下來,自己就可以擠到前面去。
事實上,也許中傷別人確實可以把他拉下來,但自己未必就能擠向前去。社會上的競爭不比考試上爭排名,讓排前面的人多扣幾分,自己就可以更上層樓。
我們忘了,社會上的競爭都不是在爭名次、爭面子,只有實力能夠長治久安,否則江山代有才人出,靠誹謗是誹謗不完的。
孩子從小總是前幾名,父母當然會深感驕傲。然而,「小時候胖不是胖」,從小習於名列前茅的人,在面對挑戰時,雖然比較有自信,但神經總是繃得很緊,個性往往缺乏彈性,對於小小的失敗則過度自責。
後來想想,在唸高中和大學時,有那麼幾次機會得到倒數幾名,對我來說其實比拿第一名有正面意義,自此我知道自己以前的第一名只是「山中無老虎,猴子當大王」,強中自有強中手。
因此我沒變成自戀狂。
自戀狂的人生會失衡
什麼叫自戀狂?美國有個心理學家鮑梅斯特這麼下註腳:他們只想在鎂光燈下表現傑出,只注重人前的表現,人後卻誇大傲慢、難以相處,渴望他人崇拜,不在幕前時的表現則遜得像個隔夜的氣球。
我聽過很多在成績上「求好心切」反而傷身的故事。
唸北一女時,有學姐因為受不了功課壓力而跳樓自殺;有位朋友的哥哥則從小成績優異,只是因為沒考上第一志願的高中,自責甚深就住進精神療養院裡,從此沒有再出來……
在社會新聞中也看過一個慘痛的例子:有一位退休的小學老師,晚景淒涼,因為他唯一的兒子唸大學的時候唸的是第一志願,卻因讀書讀到精神失常,不小心跌壞了腦袋,成為植物人,老伴照顧臥病在床的兒子幾十年,身體受不了先離世了,他自己行動不便,沒辦法再照顧孩子,只好求助於社會。鏡頭掃到老先生家裡,掛的全是孩子「品學兼優」的獎狀,情何以堪?
均衡的人生才是真正的成功人生,自戀狂的人生是失去平衡的。
不可否認,也有不少優秀人才是從小就脫穎而出,幾乎一直都是第一名,然而他們的成功絕非來自於優秀成績的護航,是在現實中反覆淘洗,才練就「大風大浪我不怕」的堅定性格啊!
~摘取:心靈點滴 吳淡如 著 方智出版~
保持彈性,人生快意!!!繃的太緊的弦總是會斷在最脆弱的地方,一路往前衝的人,若不經一番領悟或病痛折磨,不會瞭解壓力已經過了頭~~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sphotos.ak.fbcdn.net/hphotos-ak-ash1/hs782.ash1/167286_10150135119505871_200281945870_8650114_2399558_n.jpg)
均衡的人生才是真正的成功人生,自戀狂的人生是失衡的。
成功絕非來自於優秀成績的護航,是在現實中反覆淘洗,
才練就「大風大浪我不怕」的堅定性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