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用心付出小原則)認知差異,彼此包容

 

兩性相處時,不要把「性別」標籤放得太大,

反而忽略了「性格」的差異。

不受限在特定的框架中,

才能擴展溝通的空間。

辦公室附近的藥妝店舉辦週年慶大打折,我也去湊熱鬧買東西,無意間聽到兩個年輕的時尚男女鬥嘴。她手上拿著兩盒染髮劑,端詳了老半天,遲遲不能決定,轉頭問身邊的男生說:「你覺得買哪一盒比較好?」他看了很久,最後沒有把握地說:「我不知道耶,隨便妳啊!」隨即她又說:「你覺得呢?出個主意嘛!」

他再度閱讀了包裝盒上的說明及圖片,還是聳聳肩地說:「妳自己看著辦吧!」

最後,她拿著其中的一盒去付帳,並且嘟著嘴對他說:「你怎麼比我還優柔寡斷,像女人一樣!」

而他竟然也不生氣,EQ很好,無論是脾氣、還是兩性教育,顯然都是練過的,很自在地回答:「喂,你說我優柔寡斷喔,這頂多是『性格』缺點,別扯到『性別』問題,好不好!」

我在旁邊聽了,差點忍不住笑出來。我很驚訝於男方的修養和智慧,能夠適時地解釋自己的行為。如果全天下男人都跟他一樣有自知之明,我相信兩性的紛爭會減少很多。

另一方面,我也很擔心女方先入為主的兩性觀點,甚至不惜貶損自己的角色,誤認為所有的女性都優柔寡斷。

 

其實類似的場景,在許多兩性溝通的書籍上,都曾經被討論過,卻也常常遭到誤用。典型的例子是,當太太要出門前,詢問先生:「你覺得我穿哪雙鞋比較好看?粉紅色的、還是淺紫色的?」這時候丈夫最好回答:「太太,妳穿什麼都好看!」而不必強烈堅持妻子該穿哪雙鞋。但是,穿鞋和買東西畢竟不同,前者的決定,女性或許胸有成竹;後者的問題,很可能她真的拿不定主意,如果男方過度表現出袖手旁觀的姿態,會讓女性覺得男人對她面臨的狀況沒有參與感,而覺得非常失落。

坊間有很多強調「兩性大不同」的著作,包括我在時報出版的《因為不一樣,愛得更堅強!》,出發點都是希望讀者能夠認知男女兩性因為「生理結構」、「心理反應」不一樣,而表現出南轅北轍的行為模式,進而鼓勵讀者要學習站在對方的立場來思考,避免因太過主觀而形成溝通的障礙,這些都是很有幫助的工具,也提供了寶貴的建議。

但是, 兩性在閱讀這類書籍的時候,不要把「性別」標籤放得太大,反而忽略了「性格」的差異,否則愈是用功讀這些書,累積的錯誤印象愈多,彼此的溝通將更為困難。

 

我相信兩性相處時,的確很難分清楚,哪些是「性別」差異、哪些是「性格」不同?更何況「性別」標籤被貼久了,漸漸地會形成「性格」的一部分,所以常會發生「指鹿為馬」、「對號入座」的烏龍。例如:「男人愛面子,女人重感覺」,對大部分的男女而言,的確也說得通,但其中還是可能有例外。

 

如果碰到溝通的難題,不妨在考慮「性別」的差異之後,再來看看「性格」的不同,可以擴大雙方包容和理解的範圍,不限制在特定的框架中,才能擴展溝通的空間。

 

~摘自書:懂得付出,才會幸福;作者:吳若權;時報出版~

 

版主的話:

兩性溝通相處之間,是不該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否則只會讓彼此產生很大的鴻溝,而無法達到雙方都理解的最佳狀況,日子一久,不是類似的問題層出不窮,就是吵架時將舊事重提,最後問題循環不斷,認知差異越大,如何談同心呢!?

 

 

DSC_0306.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jl0001 的頭像
    hjl0001

    夢想商城旅遊團

    hjl0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