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參加《聯合報》大講堂的講座,主題是全民教育,還有機會與現任的教育部長蔣偉寧一起探討教改,迫使我不得不把我一生接受教育的心得,以及我的兩個女兒接受台灣教育的經驗,做一次總檢討。我確定台灣的教育存在極複雜的問題,任何人都從事教改,和可能陷入越改越亂,越改越差的狀況。
我對台灣的教育體系沒有太大的不滿,我們這一代不就是這樣長大的嗎?填鴨式的教育方法,雖然無趣,但也讓我快速學會課本中的內容。我尤其認同一次定勝負的聯考,讓我不用在意平常的大、小考,而且聯考絕對公平,考試見真章,讓有權有勢者、大小宮、民代、學閥,無法關說;也讓有錢的人,無法施展影響力。所有的小百姓的後代,只要努力苦讀,都能擠身最好的學府。
我對於傳統的教育制度最大的不滿是教一樣的課程、考一樣的課程,逼所有的學生苦讀一樣的課程,最後把所有人教成一樣的罐頭產品。讓台灣訓練出來的人才,僵化、狹隘、封閉、沒有創意、無法創新,這是目前台灣人才供應最大的問題。
這項教育缺點的關鍵原因,在於一次性聯考的考試範圍。
台灣的聯考,只考教科書中的內容,只要內容超出教科書,就會引起爭議,所以老師只懂教科書,學生只讀教科書。任何報章、雜誌、小說、電影,都會被視為無用之物。父母、老師、學校知道所有的學生,沉溺在無趣僵化的教科書與教輔中,這樣的讀書限制,當然把學生的閱讀胃口讀壞了,也把所有的學生訓練成大同小異的「罐頭產品」。
考試決定學校的教學方向,也決定老師的教學內容,當然也決定學生的學習內容。古代的科舉,考儒學,則儒家興;考黃老,則黃老盛;重詩詞,則文風起;重實務,則濟世之學流行。
所以台灣人會被訓練成「罐頭產品」,無關教學,也無關教師,只要聯考的內容改變,整個教學體系都會改變,而人才的培育成果也會改變。
聯考如何改變,只要改變考試的範圍,讓制式教科書的內容,只佔聯考內容的六〇%,這部分是考學生的一般能力,大家都一樣,從學校、從老師、從課本學得。另外的四〇%則海闊天空,或難,或易;或普通,或艱深,這部分是考學生的開放性自我學習,也可以考出學生的真正實力。
這樣的考試範圍,會迫使學生除了固守原有的課本(因佔六〇%)之外,還要進行各種多元學習,報章雜誌、小說電影,當然還可針對各學科深入學習,喜歡英文者讀英文;喜歡數學者學數學,因為任何一科學得好,都可以拉大領先差距,變成進入好學校的關鍵。
改變聯考內容是改變最少的教改,也是效果最大的教改,也是最不花錢的教改,也是風險最小的教改,也是最有創意的教改,也是最有彈性的教改,可以和任何計畫中的教改並行,蔣偉寧部長,仔細想想吧!
~文摘自:何飛鵬,商業周刊1295期2012.09.17~
面對壓力最好的方法,不是咬緊牙關忍受,而是堅定信心,給自己一個喘息的空間。
忍辱負重也必須有限度,調節自己、舒展彈性才是聰明的養生之道,感情是這樣,人生也是這樣。
請用希望和自信來治療,人類最大的幸福就是內心充滿希望和信心。
很多人不知道可以藉由這樣分享;讓更多人了解他們自己的內在需求、找到自我。
你願意透過你去分享給更多的朋友嗎?
欲廣福田,須憑心地。行時時之方便,作種種之陰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
心開運開、運開福到。開運人生、夢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