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感的人,很少不忙。
但,忙、忙、忙什麼呢?原來是被事情困住了,不自覺的被一件又一件的急事、例行的事纏住了。這事有多嚴重呢?
有一次,我問一位績效不彰但很忙的同仁:「如果過去這一年,公司沒有你,會有影響嗎?」這話如利刃,直刺入心,卻說出不少人的處境。不只他,任何人,包括我在內都不想成為公司有無皆可之人,但不是透過忙碌的形式,去呈現自己的重要。簡言之,別窮忙。
「忙碌」傳遞兩個訊息:一、代表你是公司重要的人;二、意味事情多。事情多,不是壞事,但要處理事,不要被事綁架,所以要有意識的注意忙於什麼類型的事。如果,你是受困之事,反覆出現,就該有覺察心。一如佛家說:「不怕煩惱起,只怕覺察遲。」
我粗淺提供兩種解決忙碌的方式:
其一,遇事,先用腦思考,到底要幹什麼?目的是什麼?進入執行之後,再用心去感受,去檢討經過理智思考的事情,跟現實落差如何?最後,產生檢討改進。這叫作「先用腦、再用心」。許多溝通做得不好的人,並非口才不好,而是理性太強,在執行時缺乏感受力,一相情願的以為已經溝通了,最後白忙一場。或者,必須再來一次。要用「心」做事,不要再擴充腦的功能,這加不了多少分,這是我給高理性的人的建議;
其二,「先用心、再用腦」。有的人非常感性,感受力很強,但要懂得踩煞車。
感受之後要進入理性分析,能做決定,採取行動步驟,而不是一直放縱感性,這是無助於問題的解決。所以先感受,用心之後,還是要回到用腦。
不管你是屬於先用腦或先用心,總之來講,都要 找到腦與心的平衡,才不會很忙、很累,原地踏步,沒有成就感。這需要覺察與練習。心與腦並用,還是工作態度,是極致的追求,最後結果會體現出「卓越」與「創新」。
卓越與創新,不是口號,是態度呈現出來的結果與豐收。當每一個人都是以這樣的態度工作,請問,哪裡有夕陽產業?反之,缺乏這樣的心態,縱然身處旭日產業也會坐吃山空。
我生性喜歡自由,既愛挑戰,又不願為事所因,一旦受困,就會研究困我者,為何物?就想循線破解。久而久之,就在心裡養出一個問號:「為什麼要做,要達到什麼目的?成事之關鍵?如果失敗,會敗在哪些處?」這像挖井,先有研究,再有探勘地點的假設,接著就要埋頭挖深,透過不斷的思考與對話,直到挖掘出井水。雖忙,亦覺有意思。
~文摘自:王文靜,商業周刊1284期2012.07.02~
面對壓力最好的方法,不是咬緊牙關忍受,而是堅定信心,給自己一個喘息的空間。
忍辱負重也必須有限度,調節自己、舒展彈性才是聰明的養生之道,感情是這樣,人生也是這樣。
請用希望和自信來治療,人類最大的幸福就是內心充滿希望和信心。
很多人不知道可以藉由這樣分享;讓更多人了解他們自己的內在需求、找到自我。
你願意透過你去分享給更多的朋友嗎?
欲廣福田,須憑心地。行時時之方便,作種種之陰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
心開運開、運開福到。開運人生、夢想成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