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期的《商業周刊》,連續專訪了台積電的張忠謀和聯想的柳傳志,談的都是「傳承」。

這兩位都是我佩服的創業家,都靠專業、領導和威望、而非股權,開創了典範型的企業。張忠謀日前任命了三位左右手出任「共同營運長」,柳傳志則透過努力,安排第二代領導人擁有股權…,他們共同的期望,是在人生最後的階段,能因「後繼有人」而心安理得。

柳傳志甚至為此創造了一個新名詞:沒有家族的家族企業。希望透過股權的設計,讓接班人自然產生「主人心態」,能兼顧企業的長遠戰略發展。

 

對這兩位企業前輩的用心良苦,我只能佩服,不敢妄加議論。事實上,當世長線投資最成功的巴菲特,因為深諳人性,一向重視企業制度的設計,必須讓貢獻最大的人,得到最多的回報。

但我一位朋友,靠巴菲特心法而成功致富,最近卻提出質疑。他說,靠「利」做為主要驅動力的機制,最終只能培養出最「重利」的接班人,仍然是「不究竟」的。從長遠角度來看,這裡面有兩大問題:其一,要在「私」和「公」、「長」和「短」上,永遠把「利」擺平,基本上不可能;其二,就算真能設計出這種制度,也不過驅使企業不斷追逐「最大利益」,在未來的世界,這樣的企業未必能被人接受,未必能長長久久。

 

這位朋友正值壯年,最近決心為理想二度創業,想要打造一片永遠不離「初衷」、並且生生不息的事業。他說,最重要的,是讓有能力的人得到應有的回饋,但是主導事業方向的權力,卻只能「有德者居之」。為此,他正實驗一種「雙軌」的遊戲規則,在執行層次上,用「共利」來統合公與私;在主導層次上,只有「無私」者才能居其位。

在我看來,這位朋友的大願,頗吻合中華文化的「道統」觀念。孔子對子貢說「爾愛其羊,五口愛其禮」,孟子對梁惠王說「何必日利」,都指出是「道」,而非「利」,才是「傳承」的重中之重。

 

中國禪宗能開枝散葉、法脈綿延不絕,也是基於其傳承以「明心見性」為本,不強調聰慧有能。禪宗對傳承最深刻的理解,是師父不把「接班人」留在身邊,鼓勵(甚至強迫)他們出去跑江湖、自立門戶,因為留在師父身邊的弟子,不可能超越師父;不超越師父,則無以傳承。

張忠謀在訪問中說,近三十年全球CEO的平均任期越來越短,從過去的十年,降至如今的五年。這或許也說明了當今世界的企業,越來越近於「利」,而遠於「道」。因為只有逐利才會越來越短,傳道自然越來越長。真正關心企業傳承者,豈可僅重利而不重道?

 

~文摘自:金惟純,商業周刊1271期2012.04.02~

對壓力最好的方法,不是咬緊牙關忍受,而是堅定信心,給自己一個喘息的空間。

忍辱負重也必須有限度,調節自己、舒展彈性才是聰明的養生之道,感情是這樣,人生也是這樣。

請用希望和自信來治療,人類最大的幸福就是內心充滿希望和信心。

很多人不知道可以藉由這樣分享;讓更多人了解他們自己的內在需求、找到自我。

你願意透過你去分享給更多的朋友嗎?

欲廣福田,須憑心地。行時時之方便,作種種之陰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

心開運開、運開福到。開運人生、夢想成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jl0001 的頭像
    hjl0001

    夢想商城旅遊團

    hjl0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