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文章分享 (84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那天在廣播電台大廳,遇見多年前我在友台工作時的主管。這是非常奇妙的緣分,因為幾分鐘前,我在地下室停車的時候,正惦念著好久不見的她,而她竟然立刻出現。是她當年的賞識,給我獨挑大樑主持晨間廣播節目,我才有機會在這個領域工作將近20年。
她離開那家電台,連續升任幾份更高的職務,後來返璞歸真去台東,專職從事公益活動。闊別多年,彼此親切地擁抱問候,我仔細看到她的改變—徹底地放下女強人的架式;回復到最真實純淨的自己。

 

錢權流連常放不下

每當有機會遇見久別重逢的朋友,我都很細心地觀察他們的改變。我發覺:改變自己,很不容易。年齡愈大;改變愈難。還在權位之上或坐擁錢味之中時,太多的習氣,都因為身段而放不下,當權位與錢味盡失,太多的顧慮,又因為面子而放不下。
所謂的「洗盡鉛華」,不是拋棄美麗化妝的技術,還要拿掉巧言令色的包裝、放下驕奢矯情的意識。能夠毫無戀棧地,重拾自己最初的純真,接受人生和自己都不完美的事實,是何等的心安啊!
送她搭電梯到樓下,揮手道別。感動於老友的改變之際,我在電梯鏡面投射的容顏中自問:「為了得到更好的自己,你隨時都願意做出改變嗎?」那意味著,願意放下很多的執念,接納所有的發生。
顯然,她是一個堅持做自己的女子;但是,這並非意味著可以永遠不改變。
每個人都渴望活出更好的人生,所謂的「更好」,並不是因為更有錢、更富足,而是因為虔敬地願意為愛而改變自己,包括徹底地臣服與接納,這個世界與自己所有的不完美!正是這樣的虔敬與願意,終能自在、而且自由。

 

hjl0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孤單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一定要找到一個伴,一個心靈伴侶,這樣的人生才是圓滿的。不管是戲劇或小說,或者是感情專家,總是這樣教誨我們,從我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曾經,我對這樣的說法深信不疑,後來發現,某些人需要的人生伴侶不只一個,可能有3個、4個或更多。也有少數人根本不需要人陪伴,自給自足,過得也很好。

 

我曾遇見一位相當知名的女人,談起情感觀,她說:「像我這樣的女人,怎麼可能遇見一個男人就滿足我的心靈呢?我希望有親密的男伴陪我去看藝術表演,也希望有親密的男伴為我理財,當我到國外度假的時候,應該要有充滿活力的伴一起狂歡,至於談到專業素養,最好能有個旗鼓相當的男人。」她停了一下,吸了口氣說:「至少應該有4個情人。」我問她:「這些情人除了妳之外,如果也需要別的伴呢?」她閃動著美麗的眼睛:「沒關係啊,都是可以協調的嘛。」「哇!」我讚歎地:「妳真的太酷了!」除非是不動感情的,否則怎麼可能協調?

 

愛情上鎖也沒有用

去俄羅斯旅行時,看見莫斯科的一座橋畔,密密麻麻的鎖滿了五顏六色的各式鎖頭,遠遠的看,好像是橋欄杆長出的滿滿菌菇。那是為了愛情長久穩固的祈願而上的鎖,把自己鎖給愛情,鎖給彼此。這麼多的鎖,這裡的愛情應該特別穩固了?事實正好相反,據說俄羅斯的離婚率高達90%,不離婚的伴侶反而是極少數。結了再離,離過再結,就這麼分分合合,一生之中恐怕也會有四個伴侶,甚至可能更多。傳統的愛情觀總覺得一人一生一牽手,是最幸福的事,其實任何人想要一輩子滿足另一個人,都是不可能的。愈愛愈匱乏,也是許多人共同的感情經歷,有了婚姻制度,於是也就有了離婚的協議,藉以脫困,再創新局。有些人還沒離婚就為自己找出口,於是出現了小三、小王,被人抨擊惡罵。
也許,每個人對情感和伴侶的需求都不同,有的需要不只一個,有的一個也不需要。

~摘自:蘋果日報,張曼娟《六感生活》~


P1160923  

hjl0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順境的時候,想著去善待他人。己順,示人以平和;己達,示人以謙恭;己喜,示人以沈靜。即使沒有那麽高的境界,至少可以做到不張狂、不招搖、不炫耀。善待,有時候,就是一個親切的姿態,就是一種溫和的態度。

心胸寬廣,不是指能裝得下幾個自己,而是指可以盛得下多少個他人。善待,本質上就是一種心疼。一個人,心疼了別人,也會被這個世界心疼。

 

處於逆境的時候,要懂得善待自己。人生就像心電圖,當你活得一帆風順的時候,說明已經掛了。這也是在提醒我們,誰都會遇到困難,誰都會遭逢坎坷,生命這條長河,有些暗礁和險灘,是繞不過去的。

但無論發生什麽,都要記住:如果這個世界沒人疼惜你,你要疼惜自己,沒有人看得上你,你要看得上自己。

善待自己,要學會寬恕,不在過去的錯誤中糾纏;學會退一步,不在不能得的欲望中掙扎。你能寬恕多少、能退多少,實際上,就是善待了自己多少。善待自己,其實就是與自己和解,不跟自己較勁,處處放自己一馬,就是置心靈於曠野,給心靈以自由。

是啊!人生路上,要學會善待他人,也要懂得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可以讓人生走得更遠;善待自己,可以讓生命活得滋潤。

 

《無論是善待誰,其實都是溫暖在流轉,都是愛在延宕,最終,施及別人,惠澤自身。》【感恩合十】


hjl0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年前看過一部電影,大約是講述一個女生一直沒人追,所以去水晶館算命,吉普賽女郎告訴她,不久會有一個「愛的記號」出現,這個記號是「7」。後來這女生只要看到「7」,就想也許就是他,比如穿球衣7號的男人、搭7號公車的男人、年齡數字尾巴是7的男人……。結果7不是指數字。結局我忘了,總之是出乎意料。際遇留下的記號,有時候不是那麼容易被看見與輕易解讀的。
記號是種暗示,生命充滿各種暗示,但許多暗示有時候是我們的慾望強加上去的,因為慾望強烈,就會使得暗示變得清晰可見似的。比如看到有興趣的人在眼前,他不經意的一抹微笑(也許只是他剛好想起什麼,並非針對你),他傾身說話的姿態(只是習慣),他特別為你服務一些事情(也許只是份內的工作)……等,因為自我暗示強烈,使得記號充滿螢光亮點。等到情境消失,才黯然一笑自作多情。
很多朋友都有這樣的經驗,看別人很準,看自己卻很模糊。分析別人的感情頭頭是道,陷入自己的感情則迷霧重重。

 

體貼恐是美麗錯誤

像我有次就特別提醒一位女性友人,指出那位非常殷勤的男性友人並沒有愛上她,他只是對每個女人都很好。但友人堅稱他喜歡上她,於是我問何以見得?「我們一起走在路上時,他很溫柔體貼地幫我拉上拉鍊鬆開的後背包。」我訝然無語,只差沒說出,這男人連消夜都親送到我家呢!那豈不是不只是喜歡而已。但我沒說出口,沒破壞她的想望,那份慾望強烈地扭曲了暗示的路徑。因為保有這樣的暗示,也許也是種美麗的錯誤。所以女人緣好的男人,要小心你的體貼溫柔,讓很多女性陷入戀愛誤謬。
後來明白,當喜歡的人出現,人就會陷入流沙而失去判斷力。男人的體貼溫柔沒有使我失去判斷力,也許是因為「我沒有慾望於他」,因此沒有將行為附加上暗示。人生的地圖上,埋藏著無數的記號,清醒者看得出記號的走向與意義,但如何在慾望裡保持清醒,就是一個難題了。

~文摘自:蘋果日報, 鍾文音《風月小報》~


P1150904  

hjl0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一陣子,覺得自己得了「慢性忙碌症」。每天工作超過14個小時,幾乎全年無休。愈忙碌的時候,愈需要耐心。我在記事本上,一一條列所有該完成的事情,然後勸勉自己要慢慢來,按部就班完成計畫表上的每一件事,然後享受工作完成後,在記事本上刪除那一項「待辦事務」的樂趣。

有一天,好友八席兄邀我去他家吃晚餐。享受了清爽可口的西式海鮮沙拉、道地的四川涼麵、美味的廣東玫瑰油雞、可口的台菜排骨蘿蔔湯……在我對他的廚藝讚嘆中,他竟跟我說:「我只花了一個小時,就做好這些菜了。」

 

省時做事悠閒發懶

接下來,為了說服我相信這個不可能的事實,他跟我詳述如何用家庭瓦斯爐具上的兩個鍋子,快速完成這些菜餚,而且每道料理都能入味。
我很專心用了筆記本記下他的祕訣,而最令我佩服的,不只是這些做菜的技巧,而是他獨特的觀念,他說:「懶人,更要省時間。一定要想辦法用最快的速度,把該做的事情有效率地完成,才能偷到時間發懶。
這跟我印象裡的懶人,有很大不同。從前我以為,懶人就是很散慢,無論何時何地都很難集中注意力,也絕對沒有發奮圖強的可能。
原來,懶人分兩種:一種是用一分忙去換九分閒;另一種是完全不肯動的。
前者,是聰明的懶人;後者,懶到最後一定會變笨。畢竟,人生不可能完全無所事事。遇到該做事的時候,端看你如何把事做完。

像我這樣,即使沒事也要找事做的勞碌命,算是愚笨的勤快,工作成就和生活品質,卻遠遠輸給聰明的懶人。他們懂得把有限的事情,在最短的時間完成,其他時間用來享受慵懶而快意的人生。

hjl0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諸葛亮給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怠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
年與時馳,意與歲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第一課:寧靜的力量

hjl0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暑假時,我們去了一趟漓江,漓江山水甲天下,江水流經一座座千奇百怪的山峰,引得我們讚嘆不已,不過,坐我們旁邊的女孩,臭著臉上船落座,導遊介紹山水她不聽,媽媽邀她拍照她不理。
女孩爸爸氣:「怕妳暑假太無聊,花錢帶妳出來玩,妳還不高興什麼?」媽媽一看氣氛不對,急忙丟個平板過去。剩下3小時的遊江行程,女孩兩眼盯著平板,山水再美,也敵不過平板裡的遊戲。
我看看左右,真的耶,好多孩子都是這麼懶洋洋的,父母好說歹說才能勸他們上甲板拍張照,照完了,立刻衝回到船艙吹冷氣、發呆、擺臭臉。

 

 

男孩感謝父母付出

 

其實也有很開心的孩子。一個笑瞇瞇的男孩,手裡有相機,有地圖,導遊說是什麼峰到了,他就趕緊跑到甲板上,拿著相機左拍拍右拍拍,在地圖上勾勾寫寫,忙得不得了。
遊船上有提供簡易的自助餐,吃飯時,男孩陪著媽媽夾餐點,他還發現了爸爸最愛吃的紅燒獅子頭,特別夾了兩顆給辛苦的爸爸,說是要謝謝爸爸帶他出來玩。
我們誇男孩很細心,表現很好,男孩的媽媽很謙虛:「去年有問過他,他說課本有寫到這裡風景美,想要來這裡看看。」媽媽說時,聲音裡含著一絲驕傲。

hjl0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一直記得我的學生巧麗,因為,她在念大學的時候,談到人生目標與規劃,就把「結婚、生孩子」視為最重要的追求。我記得那天當她在同學面前說出這個願望,有幾個女生立刻提出異議:「都什麼時代了,女人不必畫地自限,可以做的事很多,為什麼只能結婚、生小孩?」巧麗顯得有些錯愕:「我從小就這麼希望的啊,有什麼不對嗎?」最後我只得出面打圓場,對大家說:「每個人的人生想要尋找的都不一樣,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並且實現它,那就好了。」
她們畢業幾年之後,那幾個質疑巧麗的女生,都有了男友和穩定的情感關係,有兩個甚至結婚,生了小孩。反而是巧麗一直沒能找到另一半,雖然她也去參加了聯誼,也拓展了生活圈,卻始終沒能遇見令她心動的男人。有一次,在某個同學的喜宴上,我們坐在一起,巧麗問我:「也許我應該去隆個鼻,讓五官更明顯一點?」「讓五官更明顯是為了……」我問。「比較容易被看到啊。」她笑嘻嘻的回答。

 

 

沒人愛時很難愛自己

 

巧麗的鼻子不夠高挺,但與她的五官相襯,我知道她在感情路上時常落空,不免對自己的容貌失去信心。「先喜歡自己,別人就會喜歡妳啦。」我誠心誠意對她說。「其實很難的。沒人愛著妳的時候,很難愛自己。」巧麗如此回覆我。剎那之間,我說不出話來,因為她說的是事實。
他人的愛,最容易修復我們生命的創傷,能夠激發我們的信心與進取,讓我們對自己有更多美好的想像,進而將這樣的想像變為事實。被愛著的時候,我們比較勇敢,顧盼之間也多了許多神采與美麗。被愛使我們增添了愛的能量,覺得自己像是滿溢的容器,可以去愛更多人,給他人慷慨的鼓勵與讚美。
然而,他人的愛還沒有出現之前,除了愛自己,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呢?如果我們不愛自己,自己又怎麼能散發出愛的能量呢?情感上的極度匱乏像個黑洞,令人想要遠離。「還是要先愛自己啊。」我對巧麗說:「妳希望別人怎麼愛妳,就先這樣愛自己吧。

 

hjl0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去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非常恨自己的父親。我一直認為如果爸爸能再努力一點,好好地保護我和媽媽,我們就不用吃這麼多苦了。即使長大之後,這個負面情緒依舊盤踞在我心中。
  

就在五年前的某一天,早已過世的奶奶傳遞了一訊息給我,她跟我說:「我兒子現在情況很糟糕,請妳去看看他。」話雖如此,我跟爸爸已經二十多年沒有聯絡了,我根本不知道他在哪裡。就在我不知該怎麼辦的時候,奶奶又找上了我,告訴我說:「問妳媽媽就知道,只要寫封信就好。」
  

 

後來我問媽媽知不知道爸爸的下落,她告訴我:「我不清楚他住在哪裡,但他還在原來的地方開店做生意,店名應該沒變,妳要不要查一下?」於是我立刻上網搜尋,很快就找到餐廳網站,上面還有以爸爸的全名開頭的電子郵件帳號。我立刻意識到奶奶是要我寫電子郵件給爸爸,但我真的是百般不願,只好寫了一封口氣冷淡的信給他,而且信中只表明我是她的女兒。
  

 

沒多久我收到一封爸爸的再婚對象回的信,她說爸爸罹患了癌症,還說「如果可以的話,能否來見妳爸爸一面?」收到這封信之後,我一直很猶豫到底要不要去見他,事到如今,他有什麼臉說這種自私的話?
  

hjl0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正的奢侈品是什麼?不是愛馬仕背包和賓利轎車,更不是勞力士與百達翡麗。

最新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奢侈品:
1 、一顆童心。

 

2 、生生不息的信念。

 

3 、背包走天下的健康體魄。

 

4 、愉悅和舒心的創業環境。

 

hjl0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幾個月來,先生的手機簡訊聲,一天到晚響個不停,開了幾次信後,他索性不看,就把整批訊息刪除。

這些簡訊十有八九來自房仲,雖然發訊者、案件都不同,但九九%跟我們的需求不符。可以想見,每次看屋後,業務員們就把我們的資料鍵入電腦,當房市急凍,業績快抱蛋時,大家就亂槍打鳥,拚命發簡訊、打電話。

 

我好奇,這些業務員們知道,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很多人也同時在做,而且他們做的毫無差異嗎?他們了解這些制式化的動作,即便做了一萬遍,不僅達不到效果,甚至令人生厭?

現象不同,背後道理卻相通。

我們憂慮,台灣的青貧族越來越多;我們感嘆,大學畢業生的第一份薪水只有二十二K。

但時局越艱困,我們越沒有悲觀的權利。

 

大環境的改變,需要時間,但什麼是個人可以改變的呢?

二十二K的背後,除了大環境,人才的供給,其實陷入同質化的困境,如果年輕人只願意,或只會做跟別人一樣的事情,那麼,企業為什麼願意付較高的薪水?

hjl0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了參加《聯合報》大講堂的講座,主題是全民教育,還有機會與現任的教育部長蔣偉寧一起探討教改,迫使我不得不把我一生接受教育的心得,以及我的兩個女兒接受台灣教育的經驗,做一次總檢討。我確定台灣的教育存在極複雜的問題,任何人都從事教改,和可能陷入越改越亂,越改越差的狀況。

 

我對台灣的教育體系沒有太大的不滿,我們這一代不就是這樣長大的嗎?填鴨式的教育方法,雖然無趣,但也讓我快速學會課本中的內容。我尤其認同一次定勝負的聯考,讓我不用在意平常的大、小考,而且聯考絕對公平,考試見真章,讓有權有勢者、大小宮、民代、學閥,無法關說;也讓有錢的人,無法施展影響力。所有的小百姓的後代,只要努力苦讀,都能擠身最好的學府。

 

我對於傳統的教育制度最大的不滿是教一樣的課程、考一樣的課程,逼所有的學生苦讀一樣的課程,最後把所有人教成一樣的罐頭產品。讓台灣訓練出來的人才,僵化、狹隘、封閉、沒有創意、無法創新,這是目前台灣人才供應最大的問題。

這項教育缺點的關鍵原因,在於一次性聯考的考試範圍。

台灣的聯考,只考教科書中的內容,只要內容超出教科書,就會引起爭議,所以老師只懂教科書,學生只讀教科書。任何報章、雜誌、小說、電影,都會被視為無用之物。父母、老師、學校知道所有的學生,沉溺在無趣僵化的教科書與教輔中,這樣的讀書限制,當然把學生的閱讀胃口讀壞了,也把所有的學生訓練成大同小異的「罐頭產品」。

 

考試決定學校的教學方向,也決定老師的教學內容,當然也決定學生的學習內容。古代的科舉,考儒學,則儒家興;考黃老,則黃老盛;重詩詞,則文風起;重實務,則濟世之學流行。

所以台灣人會被訓練成「罐頭產品」,無關教學,也無關教師,只要聯考的內容改變,整個教學體系都會改變,而人才的培育成果也會改變。

hjl0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前過世的天主教樞機主教單國璽,留下了生前最後一篇文章,令人震撼。

 

文中提到,他晚年重病纏身,因用藥而夜半屎尿失禁,被男看護「如同訓斥孩子一樣……教訓我這九旬老翁……將我九十年養成的自尊,維護的榮譽、頭銜、地位、權威、尊嚴一層層的剝掉,」終於見證了聖經上說的「你們若不變成如同小孩子一樣,你們絕不能進入天國。」

聖經上的這句話我讀過,但單主教用自己如此「出醜」的經歷作見證,讓人猶如五雷轟頂。

 

我倒認為,以單主教的德性和修持,其實他早就「如同孩子一樣」的活在世間天國中,他最後留下這段見證,是因為看到太多人執著於「榮譽、頭銜、地位、權威、尊嚴」,不可能「如同孩子一樣」,也很難進得了天國。出於大愛,才用自己的出醜,教化世人。

人生最大的功課,就是透過不斷的努力,贏得榮譽、地位、權威(也包括財富),然後還能隨時放下,像孩子般的活在當下。能完成這功課的,不必等死後,生前就已在天國裡了。

 

什麼叫「如同孩子一樣」?大多數成年人都忘記「如嬰兒乎」(老子語)的狀態。但要全然投入的和幼童在一起,進入他們的世界,就能體會到人我兩忘、身分消失、心靈相通、活在當下、充滿愛的能量的狂喜滋味。這種狀況,使孩子隨時充滿喜樂,隨時將喜樂帶給周圍的所有人。這也就是單主教的莫逆之交星雲法師所說的:「給人歡喜」!

為什麼成年人、尤其是有成就的人,這麼難「如同孩子」?

hjl0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曾經很喜歡喝甘蔗汁,小時候啃得動,甘蔗是用一口一口咬,自己在嘴巴裡「榨」出汁來;咬不動之後只得買現成,有時候現場喝還不過癮,總會再帶一瓶回家喝,因為喜歡,站在甘蔗汁攤位前的機會也多,觀察榨汁的過程也是有趣的經驗。

 

有些銷量大的店家,甘蔗榨了一遍,就把甘蔗渣丟在一旁,人少了他又拿出來再榨一遍;有些店家則是無論如何,一定要榨兩遍以上,再把渣移開。

同樣榨兩遍汁,對於現場「觀賞」的人感覺卻不一樣,第一位店家會讓人喊爽,感覺很大氣,一根甘庶只榨一次,保留最好的原汁,而不會像第二位似乎要連甘蔗皮都榨乾,會擔心不夠純粹。

 

老圓環還在的時候,有一攤賣肉圓的,會專程跑去圓環都是衝這攤肉圓而去,圓環拆除之後,再也吃不到餡料包著豬肉、酸菜、芋頭,風味獨特的肉圓,但腦子裡卻時常浮現攤子前的畫面,老闆永遠放一塊胛心肉在大塊砧板上,除了客人來了,要撈起肉圓端給客人,他兩隻手沒有停過,一邊聊天一邊把一塊肉翻上翻下,偶爾去一塊筋,一會切幾塊拇指大小的肉下來。

 

難得去一次,都會吃兩份才過癮,一坐就是二十分鐘,那塊「豬肉秀」就眼睜睜上演,切肉的神情是優閒的,甚至有點像只是道具,一點都沒有在趕進度,我經常懷疑會不會他一天就整那塊肉,重點不在切肉,而是讓吃下肉圓的人,知道那塊肉精瘦、不油、去筋,而且紅通通,新鮮;而且也相信,你口中吃的就是這麼一塊肉。

甘蔗汁和肉圓都是一個道理,擺在門面的表演,就像把廚房裝一塊玻璃,讓你一眼看透;鼎泰豐小籠湯包的製作也有這麼一片玻璃,看著肉餡、麵團、熱騰騰的蒸籠,不用言語,說服力就出來了。

 

hjl0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位台灣知名的教授,擁有非常多房地產,讓我非常好奇。他告訴我,這些財富都是他父親留給他的。他父親是標準的理財達人,投資精準,他講了一個他父親投資的故事,讓我十分佩服。

 

他父親在中美斷交之際,正因病住在台大醫院治療,因為害怕影響父親的病情,他們沒讓父親知道這件震驚台灣人的國家大事。

但凱達格蘭大道及中山南路上,憤怒的台灣人正在大遊行,抗議美國背信忘義,人聲鼎沸,驚動了這位教授的父親,一再追問發生了什麼事?禁不起父親的一再追問,他們只好據實以告。沒想到他父親知道中美斷交後,反應是:立即去買房地產。因為在入院前,正在洽談中的幾筆房地產交易,因價格談不攏而擱置,他父親判斷,

這些業主在聽到中美斷交後,必然跳樓大拍賣,絕對可以撿到便宜。這位教授自承,他父親的投資眼光絕非常人所能及,也因此庇蔭他們擁有龐大的財富。

 

聽完這個故事,我再一次驗證,知道真理與學會真理的差距。投資學講究「危機入市」是獲得巨大利益的良機,道理人人知,看書學就能懂,但是有幾人真正學會?知道不重要,聽懂也不重要,要學會就要能做到,能做到,就要能實踐,所以實踐是「學會」真理的唯一途徑。

 

我很早就知道「危機入市」,也知道「人棄我取」,但是在每一次股市非理性大崩盤時,我從來不敢「危機入市」,當每一個人都哀鴻遍野時,我也覺得世界末日到了,我不敢反向操作。所以聽到這位教授父親的故事,我再一次思考,如何真正學會真理,如何把正確的道理拿來運用,這才是真正的學習、真正的學會。

 

hjl0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顆單純的心,能面對所有的複雜。

最近市況不好,買氣縮手,不少聲音感嘆:比金融海嘯時期還冷,日子該怎麼過?

 

這讓我想起二〇〇八年金融海嘯前的一個故事。我們家在新北市汐止有一幢三十幾年的房子。這房子是我們家的提款機,孩子們從小到大的學費,父親都靠這筆房租來繳納。老房鄰近一處菜市場,所以有一些流動人口可支撐它成為店面。近幾年,它被租下來成為藥局。但後來菜市場他遷,流動人口銳減,藥局的生意受到波及。四年前的某一天,父親撥電話給這位房客,提議要將每月三萬元的房租降為兩萬元。合約雖簽了五年,白紙黑字每月三萬元。但老人家說,年輕人創業維艱,這讓他想起自己孤身來台的辛苦,說著說著就硬咽。

房客愕然,真的還是假的,怎有主動降價的房東?

 

父親良善,但是犯不著跟錢財過不去,把自己退休後的主要經濟來源硬生生減三分之一。我們五姊弟一度想翻案,想私下打電話向房客致歉,爸爸中風後情緒失控,錯打電話了。這念頭始終盤旋,但後來我們決意尊重父親單純的發心。

 

這顆單純的心,竟有意想不到的回報。沒多久,全球爆發金融海嘯,很多店家支持不下去倒閉。但我們的房客藥局就因為房租成本的銳減,在風雨中倖存。父親的一念與讓利,讓事情有了好結局,雖然每月收入減少,但月月有收入,不會閒置資產。而且,交到一個朋友。這位藥劑師房客,在父親臥病後期成為我們諮商的好顧問。

 

hjl0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都說很多人窮忙,也說青貧族越來越多,但環顧四周,我看到的是機會,還有一群與眾不同的人們。

他們,不分職位高低,在社會裡的各個角落,總是比別人多做一分、早起一步、深想一層,因此讓自己在芸芸眾生中,被識別出來。

 

一個小助理,原本每天可以行禮如儀的送公文、訂便當,但是多了一份心,她變成流程改造者。魔鬼藏在細節裡,不效率的流程,點滴堆砌起來,可能是災難的源頭,但是,多份心,多點勇氣,小助理阻止了災難的誕生。

用心,可以見微知著,也可以洞悉環境與自己的關係,讓自己被看到。

 

附近的巷子口,一個中年人經營著小皮鞋攤,臨時搭起的克難棚子,生意卻極好。最妙的是招牌:「專賣沒有名氣但好穿的男鞋」。精準一句話,先坦承自己的劣勢,再凸顯自己的優勢,小頭家打滾江湖,練就出一身知己知彼的火候。

 

職位高者,用心是必然,更可貴的是,虛心。

早上不到八點半,遠遠的,公司門口站著一位女士,近看,「董事長,你這麼早來?」「沒事,我習慣早到」,她繼續泰然自若的等著屬下們到齊。那一天,她率領團隊到商周進行簡報,我們還沒來得及上茶,她卻一手拿起茶壺,幫主客倒起茶來,「沒事,杯子我認識!」她幽默的為主人解圍,「我倒得很好,習慣了(她出身打字秘書),都是服務業嘛!」

hjl0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有線電視充斥了各種重播的節目,偶爾我會看其中的電影台,那是放空與休息的時間,隨著電影中的劇情,給自己一點休閒與想像的空間。

可是我經常看了許久之後,透過某些劇情、某些場景的提醒,我會忽然想起來,這個電影我已經看過,可是就算我知道這電影我已經看過,但我卻想不起相關的劇情,就算看第二次、第三次、我的感覺都像第一次一樣新鮮,我幾乎已經忘了電影中所有的劇情了。

 

對這種奇特的現象,我害怕是不是得了老年癡呆症,為什麼明明已經看過的電影卻完全不記得?為了找到原因,我仔細做了自我檢視,我發覺我並不是記憶力不佳,而是選擇性忘記,我對許多事記憶力極佳,但是對另外一些事,我卻是「看過就忘了!」

電影我看過就忘了,聽演唱會,我聽過就忘了,去迪士尼遊玩,儘管已經去過不只一次,但我完全不記得迪士尼樂園長什麼樣子,聽到別人的蜚短流長,我也從來不記得,對別人的私事,我也從來不關心、也不想知道;就算聽到,也轉身即忘。

總之,只要不是「正事」,是休閒娛樂的事,重在當下的享受;享受過了,就自動從我腦中的記憶體刪除。我幾乎不留下任何記憶。

 

可是有些事,我又記憶力超佳。小時候念唐詩、讀宋詞、看古文,我都有過目不忘的本事。許多文章,我記一輩子;有些體會,我不只記一輩子,而且會活用一輩子。直到最近,漸顯老態,這方面的記憶力才稍差。

而只要和「知識」有關,和工作有關,和被我認定為未來可能用得著的「正事」,我也是記憶力超佳。在閱讀與學習的過程中,我經常是理解、思考、背誦全部用上,用心去解讀其中的道理,思考其中的意義,甚至還會念幾遍,讓這些屬於「正事」的知識,在我的腦中停駐不忘。

 

hjl0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位白手起家的朋友,最近和我分享他的故事。他事業有成,生活多采多姿,太太常教育兒子要以父親為楷模,無奈兒子卻無心向學、無所事事,父子關係有如一個屋簷下的陌生人,讓他十分懊惱,卻無計可施。

後來他經歷一番學習,突然看到:自己家門口停著價值千萬的跑車,過著優渥的生活,叫兒子如何生出奮鬥的動力?

自己事業如此成功,太太又整天叫兒子學爸爸,但在如今的社會環境下,兒子究竟有幾分機會追上父親?會不會恰巧是兒子既無需要、又沒機會趕上父親,所以才變成這個樣子?原來,這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

這位朋友後來決定賣掉跑車,把公司交給別人經營,空出時間投身公益做志工。如今父子關係變得無話不談,兒子似乎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這位朋友的故事,讓我想起了另一位朋友。他出身貧瘠的漁村,父母一無所有,含辛茹苦的撫養十個孩子。他自小看到父母的艱難,發願要改善家族窘境,如今成為大家佩服的專業人士。幾年前,他父親過世,他帶著兒子辦喪事,告訴兒子:「我這一生最大的驕傲,是能做你阿公的兒子。」

這兩位朋友的故事,似乎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縮影。我們的上一代處身如此匱乏的環境,卻能養出遠比他們本身更有成就的子女,並且贏得子女的尊敬;我們這一代擁有這麼豐厚的資源,卻很難培養出和自己一樣的子女,甚至還得不到起碼的敬意。至少在教育子女這件事上,我們比上一代差太遠!

為什麼?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答案也許出人意料的簡單:我們是看上一代吃苦長大的,下一代是看我們享福長大的。我們這一代人,很容易因成功而自鳴得意,因優渥而樹立不好的榜樣,欠缺了上一代的謙遜和樸實,這就是問題的癥結。

hjl0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一次,你放聲大笑是在什麼場合?

我很清楚的記得,我的「上一次」,不是獨自一人,而是有三五知交相伴。那個時空,彷彿進入一個無人攪擾的桃花源,身上沒有世俗的標籤,也沒有所謂的「應該」與「不應該」,大家只管敞開胸懷,毫無忌憚的談天說地。

 

那,是一個可以完全放肆的角落;放肆的權利,不是來自特別的空間,而是一群特別的朋友,他們的存在,賦予了那個空間特殊的意義。

互古以來,人們常感覺自己不快樂,因此不斷探求快樂的秘密。於是,有學者創立了「正向心理學」。那麼,如果用兩個字來定義正向心理,會是什麼?

「其他人」(other people)!這是密西根大學心理學大師彼德森(Christopher Peterson)的回答,他是正向心理學的創始者之一,他說,一個人要快樂,與其他人建立正向、健康的關係是關鍵。

很奇妙,但也很真實。本以為,快樂的鑰匙應該只握在自己的手中,但原來,「其他人」更能讓自己覺得快樂。

 

還記得,年少時與夥伴們一起搭營帳生火、大汗淋漓時的快樂嗎?跟同事們為了一個專案挑燈夜戰,並肩作戰的快感嗎?或者像我們的記者,每次寫稿前總是焦慮不己,寫稿時進入幾近瘋狂的無人狀態,但雜誌付印後,當讀者因這一篇作品而得到敢發時,記者又重新活了過來…...。

一切,都因為我們跟其他人建立了「關係」,我們的焦點不再只是自己,因為與他人的互動,我們產生了相知、相惜、感恩、感動等情感的流動,它,讓人們快樂。

hjl0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