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中醫養生學習 (10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戌時是指晚上7點到9點,這個時候是心包經當令。西醫裡沒有心包經這個概念,只有中醫裡有這個概念。中醫認為心為君主之官,心是不受邪的。總得有一個東西「代君受過」,這個東西就是心包。

心包經是從心臟的周邊開始的,走到我們的腋下三寸處,然後再從腋下一直沿著我們手前臂的中線,經過我們的勞宮穴,到達中指。我們的每一根手指上都有經脈通過,如果中指出現麻木的話,有可能是心包的病。
~摘自:黃帝內經 養生智慧,作者:曲黎敏~

hjl0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每天都在用元氣,它是維繫我們生機的一個很重要的東西。

靠什麼來調動我們的腎精和元氣、保障我們的生活能夠正常有序地進行?
這東西就是『鹽』。
 
中醫講鹹味是入腎的,我們吃東西口味一定要清淡,不要太濃,否則太調動元氣。許多人由於壓力大、工作緊張,吃飯的時候口味變得越來越重,特別喜歡鹹味和辣味的東西。

~摘自:黃帝內經 養生智慧,作者:曲黎敏~


hjl0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民間,有一種說法認為雞是發物。為什麼雞為發物?
雞是所謂的「發物」,就是牠能夠把熱散出來。雞裡邊藏著的這一點點真陽,可以把火生發出來。平常我們吃雞,只用「燉」的烹調方式。因為雞是屬於火性的,牠只能放在水裡去燉。

鴨子呢?鴨子應該怎麼去吃呢?北京人吃鴨子是非常講究的,而北京烤鴨也是中外聞名的。鴨子是屬於寒性的東西,鴨子一定要用烤的方法來吃,如果不烤的話,我們就有可能會拉肚子。中醫認為,只有這樣吃東西,用對烹調方式才能符合物質本身的性質。
~摘自:黃帝內經 養生智慧,作者:曲黎敏~

hjl0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醫認為,頭痛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是兩邊痛,還是前額痛?是後腦痛,還是裡面中空痛,這是幾種完全不同的頭痛。

如果頭痛是兩邊痛,就是膽經出了問題。而左邊偏頭痛和右邊偏頭痛也是不同,因為左主肝,右主肺。
如果左邊偏頭痛,就很有可能是肝血的問題;而右邊頭痛就有可能是肺氣的問題。前額痛呢?前額痛就是胃經出了問題。就像痤瘡一樣,在中醫裡都歸屬於胃經的病。裡面的中空痛,是肝經出現問題,而後腦痛就是膀胱經的問題。

~摘自:黃帝內經養生智慧,作者:曲黎敏~


hjl0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下午1點到3點的時候小腸經當令,人體主吸收,我們午飯要吃好。
這個「好」是指什麼呢?就是營養和口味都要相對好些,還要好吸收。 

這就涉及一個「補」的概念:不是吃什麼好東西就能「補」。如果吸收能力很差的話,吃再好的東西,在體內也不能夠消化吸收,也照樣會成為垃圾。
形成垃圾以後,人體還得調出元氣來消化它,這樣反而使身體變得更虛。
吃飯和進補都要針對個人情況,這裡說的個人情況,就是中醫裡講的消化能力和吸收能力。

~摘自:黃帝內經 養生智慧,作者:曲黎敏~


hjl0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練功,如何能達到心腎相交呢?其實,睡覺也能達到心腎相交。深度睡眠的時候就是指心腎相交的時候,睡得不穩和多夢就是心腎不交。

午時和子時要休息和睡覺,特別是午間要有一點小憩,就是要稍微休息一下。即使睡不著,只閉上眼睛養養神,對身體也是很有好處的。
心和腎相交的能力越強,人就顯得越精神。心的神明為神,腎的神明為志,這個時候心腎相交,就是讓心火沈下去,讓腎水上來。

~摘自:黃帝內經養生智慧,作者:曲黎敏~


hjl0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ug 05 Mon 2013 21:51
  • 脾病

脾液為「涎」,也就是口水。小孩子因為脾胃後天虛弱,愛流口水。大人流口水,則是脾虛的相,這種人通常很懶,總之,諸濕腫滿,皆屬於脾。我們身體只要出現消瘦、流口水、濕腫的問題,都屬於脾病。 

糖尿病就是脾病,也稱「消渴症」或「渴病」,只要症狀為「三多」:多尿、多喝、飢餓多吃、軟弱無力、體重減輕等,是胰臟不能正常分泌胰島素的病症,因血液中糖份無法吸收、分解,所以尿液中含有糖份。主要病因為肥胖、遺傳等,會引起心臟病、腎臟病、高血壓等併發症。

~摘自:黃帝內經 養生智慧,作者:曲黎敏~


hjl0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常看到年輕人長痤瘡,通常長在額頭和臉頰上,這都是胃經的病,治痤瘡有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從胃經治。痤瘡大多是由於胃寒造成的,往往這種長痤瘡的人都特別喜歡喝冷飲以及精神鬱悶,而這兩者都會造成胃寒。

人體內部是一個恆溫機制,假如你喝了大量冷飲,慢慢地就形成了胃寒,而人體是有自保功能的,它自身會攻出熱來驅散胃裡的空氣。它攻出來的熱就是燥火,這時候你就會感到更渴。一般不懂這個道理的人,在這個時候就會再喝冷飲,這樣人體就會散出更多的熱來攻胃寒,由此反反覆覆惡性循環,慢慢地這個燥火就會表現在臉上,成為痤瘡。
 
我們夏天喝水就應該喝溫水。如果大家喝涼水,人體就攻出燥火來,就更不解渴了。因此,痤瘡是燥火的表現,治療痤瘡從胃經上治就可以了。

~摘自:黃帝內經 養生智慧,作者:曲黎敏~


hjl0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辰時是早晨7點到9點,是胃經當令的時刻。這個時間吃早餐,就是對人體的補充。

因為上午是陽氣最足的時候,也是人體陽氣氣機最旺盛的時候,這時候吃飯最容易消化。另外,到9點以後就是脾經當令了,脾經能夠透過運化把食物變成精血,然後輸送到人的五臟去,『早飯吃得再多也不會發胖』
~摘自:黃帝內經 養生智慧,作者:曲黎敏~

hjl0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淋巴是21:00~23:00
適合聽音樂等放鬆心情的事情,以利免疫系統有效運作。
2. 皮膚是22:00~02:00
皮膚新陳代謝最好的時間。
3. 肝臟是23:00~01:00
肝臟的排毒時間,需在睡眠中進行。
4. 肺臟是03:00~05:00
肺的排毒時間,咳嗽動作有利排毒。
5. 大腸是05:00~07:00
大腸的排毒時間,排便排毒的最好時間。

hjl0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腸與排便有關。當排便度通暢的時候,應該憋一口氣而不是握拳頭。

如果大便變細,或者出現其他問題,實際上這是「氣」出了問題。這個氣就是肺氣,它可推動著大便下來。
 
大腸經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津』,津就是往外滲透的力量。
便秘和拉肚子都涉及一個「主津所生病」的問題。
便秘就是肺氣過實,津的力量過強,把裡面的液都滲透出去了,就會形成便秘。如果津的力量特別弱時,就會拉肚子。
 
『津』,是人體體液的組成部分,為體液之清而稀薄者,來源於飲食,隨三焦之氣出入肌膚腠理之間,以溫養肌肉、充潤皮膚。
津出腠理則為汗,下達膀胱即為尿。也泛指唾液、汗、涕等人體所含的水分。
~摘自:黃帝內經 養生智慧,作者:曲黎敏~

hjl0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春季:
提升陽氣,增強免疫力。但要注意保暖,適時添加衣物。
夏季:
排毒去濕熱,保持機體平衡。不過,要避免冷水泡腳,夏天用溫水泡腳,皮膚的開泄能力會更好。
秋季:
消除疲勞,加強血液循環。平時多吃一些潤肺生津、養陰潤燥的食物。
冬季:
溫暖身體,儲備補充能量。記得泡腳水溫不要過高,時間不可過長。

~摘自:黃帝內經 養生智慧,作者:曲黎敏~

hjl0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致可以分成兩大類:

一、心脾兩虛型
症狀:失眠、淺眠易醒、多夢、健忘、頭暈、目眩心悸、心神倦怠、體質虛弱、食慾不振、面色蒼白。
食養原則:選擇益氣補血、養心安神的食品。忌食辛辣或具刺激性的食物。
中醫療法:以補養心脾、安寧心神為主。
 
二、陰虛火旺型
症狀:夜間不易入眠、健忘、心煩、手足心熱、口乾舌燥,腰膝酸軟、月經不調。
食養原則:選擇生津養陰、清心降火的食品。忌食辛辣刺激性、耗氣傷陰的食物。
中醫療法:以滋補肝腎、補陰腎、清心安神為主。

hjl0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逆就是違背。如果你違背夏天的自然之道,就會傷「心」。
心主火,就像夏天一樣,火為散,如果不讓自己夏天宣洩,實際上就是傷了人體的心性,就是火外散的那個性,到了秋天就會出現咳嗽、感冒和痢疾等疾病。因為沒有使你的心火變得很足,沒有讓它充分地發揮火的功能,到了秋天就會得病。

~摘自:黃帝內經 養生智慧,作者:曲黎敏~


hjl0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夏天的時候你一定要把自己的淤滯散出去,這樣到秋天收斂的時候才能收進東西。如果夏天宣洩得不夠,到了秋冬季節想進補的話,根本就補不進來。如果你經脈不通暢,你的攝入全都浮越在外,什麼東西都補不進來,你所吃的東西都會在你身體裡形成垃圾,吃再好的東西都沒有用;如果你經脈通暢的話,天天吃饅頭,照樣長力氣。這就是關於進補的一個道理。

~摘自:黃帝內經 養生智慧,作者:曲黎敏~


hjl0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人在情志上不要壓抑自己,就像在夏天該出汗一樣。
只有「不厭於日」、「使志無怒」,才能夠讓美麗的花朵抽穗、結果。
如果氣瘀滯到身體裡不出去的話,想補什麼都補不進來。
~摘自:黃帝內經 養生智慧,作者:曲黎敏~


hjl0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食酸,則肉胝皺而唇揭」,酸主收斂,大量食用酸味的東西,會使肝氣生發太過而抑制脾土,使肌肉角質變後而嘴唇外翻。

~摘自:黃帝內經 養生智慧,作者:曲黎敏~

hjl0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食甘,則骨痛而發落」,甘為中土之味,土剋水。

由於甘類的東西是渙散的,多吃甘會影響腎的收斂功能。頭髮是否滋潤、烏黑和濃密,這些都和腎的收斂氣機有關。
因此,多吃甜食會造成頭髮脫落,因為它的收斂氣機減弱。

~摘自:黃帝內經 養生智慧,作者:曲黎敏~


hjl0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多吃辛辣的東西,筋的彈性就會燥乾,手爪會乾枯。

《黃帝內經》裡說得很清楚,肝在變動為握。意思是說肝病是否嚴重,就看身體的彈性如何,如果經脈沒有彈性的話,那就說明肝有嚴重的問題,要少吃辛類的東西。

~摘自:黃帝內經 養生智慧,作者:曲黎敏~


hjl0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多吃苦的東西,我們的皮膚就會枯槁,毛髮就會脫落。因為肺主皮毛,苦主降。

如果多吃苦味的東西,肺氣就不容易宣發。肺氣調不上來,就滋潤不到我們的皮毛,我們的皮毛,我們的皮毛就會出現乾枯萎縮的現象。

~摘自:黃帝內經 養生智慧,作者:曲黎敏~


hjl0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